為全面貫徹南昌大學人才強校、科技創新戰略,全力推進優秀博士后招引,做大學科增長增量,形成學校“綠色食品”學科人才“蓄水池”效應,現根據學科發展需要,依托食品科學與工
一、招收基本條件
1.取得博士學位,且獲得博士學位時間一般不超過3年,品學兼優、身體健康,年齡一般不超過35周歲;
2.專業基礎理論扎實,有科研實踐背景,已取得較好的科研成果;
3.擬開展的研究工作與流動站研究方向基本一致,博士畢業專業和研究方向符合表1中崗位條件要求。
表1南昌大學食品學科
博士后導師及崗位條件_含聯系方式(請點擊鏈接查看詳情)
二、博士后專職科研人員聘用管理
1.博士后專職科研人員申請人根據個人業績及意愿申請不同類別進站;不同類別待遇參考《南昌大學博士后管理辦法》最新文件執行。
2.享受《江西省博士后九條》待遇。
三、申請流程
1.聯系導師:有意者可以根據表1中導師聯系方式,與導師進行詳細溝通。
2.提交材料:將個人簡歷、科研成果證明材料掃描件(PDF格式,含論著、課題、專利等科研成果,獲獎證明等)材料發送至郵箱:spxy@ncu.edu.cn,郵件主題請注明:博士后招聘+姓名+意向申報導師 ;
3.學院辦公室電話通知應聘者面試時間和地點。
四、其他
本招聘公告常年有效。
聯系人:
聯系電話:15180167826
聯系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紅谷灘新區學府路999號食品學院A227辦公室。
五、學院簡介
南昌大學食品學院源于1984年原江西大學和江西工業大學食品專業,歷經近40年的發展,現有國家重點學科、211工程重點建設學科和江西省重點學科。在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中,食品科學與工程學科獲評A級學科,位居食品學科全國第三;在第五輪學科評估中,食品科學與工程學科又取得了歷史性突破。截至2024年1月,南昌大學農業科學學科(以食品為主)進入ESI全球排名前0.385‰。
現擁有食品科學與資源挖掘全國重點實驗室、農產品生物高效轉化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中國-加拿大食品科學與技術聯合實驗室(南昌)、食品安全國家示范型國際科技合作基地、國家“111計劃”功能性碳水化合物學科創新引智基地、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等6個國家級平臺;有食品科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生物質轉化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綠色食品精深加工與食品安全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等省部級平臺16個,形成集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和成果轉化為一體,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的高水平科技創新平臺。
學院現有教職工108人,其中專任教師84人、正高42人、副高26人。學科擁有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際食品科學院院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國家杰青/優青項目獲得者、國家海外引才計劃青年人才、教育部國家級重大人才工程青年學者、國家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持計劃教學名師/科技創新領軍人才/青年拔尖人才、國家百千萬人才等省部級以上高層次人才稱號178人次,其中國家級人才稱號47人次。
設有食品科學與工程、食品質量與安全和生物工程3個本科專業,均入選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且均通過中國工程教育認證。擁有食品科學與工程、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與公衛學院共建)2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生物與醫藥專業博士學位授權點;食品科學與工程、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生物工程3個一級學科學術型碩士學位授權點;生物與醫藥(下設生物與技術工程、食品工程和發酵工程專業領域)、食品加工與安全2個專業學位碩士學位授權點,F有全日制在校生2298人,其中博士研究生224人、碩士研究生1036人。
近五年來新增國家級科研項目150余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21項,包含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2項、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和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各1項、國際(地區)合作與交流重點項目1項、區域創新發展聯合基金重點項目2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際合作項目2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青年科學家項目1項,科研項目總經費超4億元;授權發明專利208項;發表論文1687篇,其中SCI論文1340篇(二區以上論文占總數84%)。
2014年至今每年均獲省級一等獎以上科技成果獎勵至少1項,包括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教育部自然科學二等獎1項,江西省科學技術特別貢獻獎(全省唯一)1項,江西省政府科技獎一等獎11項,其他省部級科研成果獎29項。全自動模擬人體胃腸道消化酵解裝置創制入選2022中國食品科技十大進展,食品中復雜碳水化合物結構表征理論入選2021年江西省十大科技成果,改善胃腸道功能系列健康產品獲第二十四屆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優秀產品獎。
牽頭組建江西省食品產業科技創新聯合體、江西省綠色食品產業產教聯合戰略聯盟、江西省綠色食品精深加工產教融合重點創新中心。與雀巢、中糧、伊利、無限極、湯臣倍健、江中、煌上煌、大海龜、四特、齊云山等企業開展產學研合作。一大批科研成果實現產業化,形成理工農醫滲透、產學研用融合的科研格局在服務國家和江西經濟建設中做出重要貢獻。
信息來源于網絡,如有變更請以原發布者為準。
來源鏈接:
https://mp.weixin.qq.com/s/L2s50Db4QwZCMjoEyfVjn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