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傳研院簡介
市傳研院于2020年11月在復旦大學揭牌成立,由上海市人民政府和復旦大學共同建設,實行理事會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市傳研院首任院長由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副院長吳凡擔任。依托復旦大學,市傳研院在傳染病領域進行創新的基礎與應用科學研究,為應對全球重大傳染病提供科技支撐。
自成立以來,市傳研院始終堅持人才引育并舉,持續推進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目前已有病原學、臨床、藥物、疫苗、公共衛生、大數據等多個學科的專家70余名,高級職稱約占90%。
通過整合上海優勢科研力量和資源,在上海市政府和復旦大學的共同支持下,市傳研院不斷加快“全鏈式”科研共享平臺建設和高等級生物安全實驗室建設,啟動重大傳染病防控關鍵核心技術儲備。市傳研院建有功能完備的大型技術支撐共享平臺,設備資產總值達1億元左右,包括超高分辨活體成像系統(Zeiss)、Pacbio三代測序系統、超高速流式細胞分選儀(BeckmanMoflo)等大型儀器設備。
市傳研院始終面向上海市和國家重大傳染病與生物安全領域的需求,已獲批“國家衛健委高等級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培訓基地”、“上海市軟科學醫學與公共衛生新興技術治理研究基地”等多個國家、上海市重要平臺(基地)建設,并作為主要依托單位承擔“教育部醫學攻關產教融合創新平臺”申報與建設。同時牽頭實施上海市級科技重大專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等多個重點科研項目。
市傳研院擁有世界頂尖的科研設施設備、良好的工作環境和優秀的服務支撐團隊,我們期待海內外優秀人才加盟,為保障人民健康和城市公共衛生安全貢獻復旦上醫力量。
二、研究方向與合作導師列表
博士后合作導師 |
職稱 |
擬招收博士后研究方向 |
聯系人郵箱 |
余宏杰 |
教授 |
新發傳染病的傳播動力學和復雜建模 |
|
吳凡 |
教授,主任醫師 |
炎癥誘發的免疫損傷機制研究; 免疫衰老相關分子機制研究; 衰老相關生物標志物研究 |
20211020005@fudan.edu.cn |
王偉炳 |
教授 |
傳染病的免疫策略研究 |
19211020073@fudan.edu.cn |
黃忠 |
研究員 |
抗病毒新型疫苗; 腫瘤疫苗; 抗體藥物研發 |
huangzhong@fudan.edu.cn |
范小勇 |
研究員 |
核酸或抗原的納米材料遞送; 病原菌和宿主相互作用 |
|
謝幼華 |
研究員 |
新發傳染病的感染模型和檢測技術 |
yhxie@fudan.edu.cn |
蔡啟良 |
研究員 |
病毒感染致瘤機制及靶向干預 |
yuyanss@fudan.edu.cn |
陸五元 |
教授 |
防御素結構、功能和分子機制; 抗感染藥物發現 |
|
應天雷 |
研究員 |
抗病毒抗體組庫 |
kongyu@fudan.edu.cn |
張榮 |
研究員 |
病毒入侵機制研究 |
|
龍鋼 |
研究員 |
蟲媒病毒感染病理與胞外囊泡 |
gang_long@fudan.edu.cn |
宋元林 |
研究員,主任醫師 |
呼吸病學 生物統計學 生物信息學 |
chen.cuicui@zs-hospital.sh.cn |
陸國平 |
教授,主任醫師 |
兒童重癥感染免疫發育和免疫應答; 膿毒癥微循環和線粒體功能障礙; 重癥感染致病原/耐藥基因早期診斷和預后標志物的發現和鑒定 |
三、
傳研院統籌各方資源,加大對優秀人才的支持力度。
博士后年薪23萬元以上。
入選復旦大學超級博士后31萬元/年以上
入選“上海市超級博士后”激勵計劃35萬元/年以上
入選“博士后創新人才支持計劃”53萬元/年以上
復旦大學超級博士后項目、“上海市超級博士后”激勵計劃、“
非滬籍戶口可遷入復旦大學集體戶
繳納五險一金、協助子女入學、保障
可申請公派出國交流學習
優秀者優先留院工作
四、選拔條件
1、堅持正確政治方向,思想品德端正,具有科學研究使命感,恪守學術道德。
2、相
3、有優良的科研素養、扎實的專業基礎、良好的科研潛力,科研成果突出,能夠在相關專業領域開展深入研究,有潛質出色完成科研任務。
4、滿足以上條件基礎上擇優錄取。
五、招收程序
有意者請將個人簡歷、各類證書(博士學位證書、主要工作業績、科研經歷、論文發表情況、擬開展的研究計劃)及其本人認為有必要提供的材料,通過電子郵件方式遞交至博士后合作導師聯系人郵箱并抄送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郵箱siidbst@fudan.edu.cn,郵件標題注明:應聘某某崗位+本人姓名 。
合作導師組織面試,通過合作導師面試、符合條件的申請人需參加傳研院面試,面試通者按要求辦理進站、入職手續
六、聯系方式
上海市重大傳染病和生物安全研究院
聯系電話:021-54237345
聯系人:
郵箱:siidbst@fudan.edu.cn
網站:https://siidb.fudan.edu.cn
信息來源于網絡,如有變更請以原發布者為準。
來源鏈接:
https://siidb.fudan.edu.cn/1b/ea/c